-
《涤纶可分散短纤维助剂的研制》通过中石化鉴定发布于: 2004-12-29我司承担的中石化项目《涤纶可分散短纤维助剂的研制》于二00四年九月三日通过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专家鉴定。该项目针对可分散涤纶短纤维国内无专用助剂的现状,根据可分散短纤维对助剂的特殊要求,自行设计合成了高分子量的聚醚和多电荷中心弱阳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平滑和抗粘结剂,并对配方进行了优化,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 TFS—90型可分散涤纶短纤维油剂。其整体技术属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经天津石油化工公司化纤厂、天津石化福来士实业公司等企业工业化生产表明TFS—90型涤纶可分散短纤维助剂乳液稳定,纺丝生产正常,下游用户反映纤维的切断过程顺利,长度均匀,切断后的纤维在水中不结团,不缠绕,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该助剂生产工艺成熟,原料立足国内,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生产过程“三废”排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阅读全文>>
-
《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油剂的研制》通过中石化鉴定发布于: 2004-09-03我司承担的石化《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油剂》项目通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二00四年九月三日组织专家鉴定。该项目针对阳离子可染涤纶短纤维专用油剂的现状,根据纺丝工艺和纺纱工艺的要求,进行阳离子可染涤纶短纤维专用油剂的研制。合成了双子磷酸醋盐抗静电剂,辅以两性表面活性剂作为辅助抗静电剂,并选择适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研制出了TDY—3型阳离子可染涤纶短纤维油剂。经工业化实验表明,该油剂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适宜的摩擦特性和粘合性,可纺性良好,纤维的优质品率达到98%。整体技术属国际先进水平。采用TDY—3型阳离子可染涤纶短纤维油剂的阳离子可染涤纶短纤维,在棉纺厂,毛纺厂加工时,可纺性良好,无粘卷,缠辊的现象,完全满足纺纱厂的生产工艺要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油剂生产工艺成熟,原料立足国内,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符合国家环保的要求。
阅读全文>>
-
我司获天津市人民政府“产学研联合突出贡献奖”发布于: 2006-12-01日前,天津市经委授予了全市五项成果2006年度天津市人民政府“产学研联合突出贡献奖”并给予表彰。 由我校纺织助剂有限公司郑帼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合作完成的项目——“新型大容量涤纶短纤维油剂”, 以在2006年企业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和为企业创造的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获得了上述奖励。
阅读全文>>
-
我司承担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通过验收发布于: 2010-05-104月10日下午,由我校纺织助剂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暨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纤维增强材料助剂”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和天津市科委的联合验收。验收会议在主楼第二会议室举行,天津市科委、天津市创业服务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我校科技处处长程博闻主持。 会上,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理工大学、化工研究设计院等单位的的知名学者、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审核与评议,并组织了现场考察。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组提供的资料详实,数据严谨可信,项目申请了国家专利,技术水平先进,推进了民用纤维向产业用纤维的转化,超额完成了国家和天津市科技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实现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阅读全文>>
-
“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励发布于: 2008-10-2610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主办的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上,我校纺织助剂公司郑帼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 郑帼研究员是我校纺织工程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方向学术带头人,天津市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天津市纺织应用化学品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天津工业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多年来,她工作勤奋、埋头苦干、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并成功将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不仅为我校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推进天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在全国化工行业内组织开展,鼓励在化工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个人,调动全国化工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我国化工科技事业的发展。
阅读全文>>
-
我公司开发建筑用增强纤维助剂,填补国内空白发布于: 2005-12-29近日,我校纺织助剂有限公司经过深入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建筑用增强纤维助剂。该助剂既能满足纤维正常生产的要求,又能赋予纤维优良的分散性能,以实现在沥青混凝土、水泥砂浆混凝土等基体中的增强作用。这一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该项目2005年列入了天津市科委的创新基金项目,2006年入选国家科技部的创新基金项目,2007年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这种增强纤维仅以2%-3%的重量比加入混凝土中,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机场跑道、桥梁加固、高层建筑物等建筑设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塑性、干缩、热缩裂纹的产生,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及抗冲击能力,延长混凝土建筑设施的使用寿命。这种纤维在混凝土材料中均匀混合后,能在混凝土内部构成一种均匀的乱向支撑体系,这大大有助于削弱混凝土塑性收缩及冻融时的张力,收缩的能量被分散到每立方米几千万根具有高抗拉强度,较高弹性模量的纤维单丝上,从而极为有效地增强了混凝土的韧性,抑制了微细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提高了沥青的强抗冲击、耐磨、抗震、抗渗能力。这种纤维也可用于船舶防腐,以避免海藻和微生物在上面附着,减轻对船舶的腐蚀及航行时的阻力。此外,这种纤维还可以用于功能纸或特种纸的生产制造。
阅读全文>>